从“环境美”到“精神富”石弓湾社区以清廉赋能振兴路丨千万工程在黄兴⑧
◎星沙时报记者 张鋆
行走在社区“清风议事厅”旁的“廉心墙”下,何德全将军“严于律己、勤政为民”的生平事迹跃然眼前;移步清廉讲堂,长沙县红色人物的廉洁故事通过生动宣讲持续传递。这些红色文化载体,已成为石弓湾社区开展廉政教育、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在“千万工程”引领下,长沙县黄兴镇石弓湾社区以何德全将军“清廉精神”为底蕴,将清廉底色深植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之中,探索出一条“红色铸魂、清廉赋能、产业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目前,石弓湾社区已实现从“环境整治”到“文化赋能”的跨越升级,生动诠释了“千万工程”,清廉之风正盛行全村。
清廉文化 浸润人心
“黄德胜爹爹,要下雨了,您歇一会儿吧!”在人来人往的学校门口,学生们总这样亲切问候这位“独臂侠”。25年来,黄德胜风雨无阻地守护着石弓湾学校的路口。这位70岁的“湖南好人”,单臂挥动的不只是交通旗,更是一面鲜活的清廉旗帜。
在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清廉建设正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落地生根。社区创新推行“党建+移风易俗”模式,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新风尚。90多岁的老党员易英杰坚持不办寿宴,用实际行动作好表率,让崇德尚廉之风融入日常。同时,石弓湾社区积极开展廉政教育、创建评比等各类主题活动,以清廉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清廉要求融入村规民约,树立清正民风……
如今,石弓湾已形成“红色教育润心、榜样示范引领、文化活动熏陶”的乡风培育体系,真正实现了“千万工程”不仅改变乡村面貌,更重塑乡村精气神的建设目标。
共治共享 宜业宜居
“以前家里养鸡,院子里总是臭气熏天,多亏社区帮忙整治,现在环境清爽多了。”石弓湾社区一位居民感慨道。在石弓湾社区,这样的养殖户不在少数,多年来,居民保持着在房前屋后养鸡养猪的传统习惯,但随之而来的污水横流、臭气扑鼻等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针对这一困扰群众多年的“黑臭”难题,社区两委以建设“贤廉村庄”为目标,通过党员带头走访,最终促成养殖户主动售卖畜禽、并参与污水管网改造。以此为契机,支居两委组织社区居民赴辖区周边十余个村庄考察学习,通过实地参观、经验交流,激发居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同时,石弓湾社区从建立美丽宜居村庄管护长效机制着手,通过常态化屋场会动员居民参与卫生维护,为农村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共治共享氛围。
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石弓湾社区,花果飘香,宜居宜业,吸引了众多投资商洽谈民宿休闲、洽谈培训等文旅项目。2021年以来,社区先后打造了以何德全将军故居为核心的清廉村居示范点和县级美丽屋场,月均接待参观考察团队达20批次,成为千万工程在基层落地见效的鲜活样本。
村企共建 气朗风清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打通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更多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社区党总支书记充满信心地表示。
近年来,石弓湾社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以蔬菜种植、花卉培育为主导特色产业,成立了国兴专业种养殖合作社、彩馨苗木种养合作社,创新“公司”+“农户”合作的种养模式,规模种植时令蔬菜和培育精品花卉。不但实现了公司年收入200余万元,农户增收10多万元的双赢,更带动周边百余名农户及社区脱贫户、监测户就业。
更令人欣喜的是,辖区企业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坚持反哺社区。一方面,企业通过产业链配套、技术指导等方式赋能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在帮扶困难群众、捐资助学兴教等方面持续发力。这种“发展共谋、责任共担”的村企共建模式,既为集体经济注入活力,又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推动形成了崇德向善、风清气正的文明乡风。
在“千万工程”的春风化雨下,乡村振兴之风拂面而来,石弓湾社区正在清廉之风的吹拂下焕发着基层治理的新力量。下一步,石弓湾社区将继续传承“百姓将军”不忘本的贤廉品德,从思想上、行动上、建设上践行倡廉敬贤永相传的实际举措,真正实现“千万工程”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的跨越发展,真正打开村民协同共进、村级治理有效、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