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背镇今年秋冬油菜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

秋冬油菜种植面积
突破2万亩
长沙县江背镇以油菜种植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星沙时报记者 李丹 通讯员 张靖
冬种油菜“籽”,夏收万斤“油”。初冬时节,走进长沙县江背镇五福村千亩稻油轮作示范片区,随处可见一畦畦绿油油的油菜生长旺盛,来势喜人。
近年来,江背镇以油菜产业为切入点撬动“大发展”,通过党委统筹、秸秆利用、农技服务三维发力,将油菜田打造成乡村振兴的“致富田”“希望田”,在广袤乡野间绘就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增收的生动图景。

党委统筹凝聚发展合力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产业发展,党建引领。江背镇将油菜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以油菜花为媒,“一盘棋”统筹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土地流转等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农文旅深度整合,引燃乡村文旅热潮。
江背镇聚焦油菜扩面增产和农文旅互促融合,推出“三统一”举措:统一发放油菜种子、统一布局种植区域、统一开展翻耕播种。同时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结合,通过大力开展油菜社会化服务,依托和联动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种植大户等,今年秋冬油菜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
“以前种油菜各自为战、地块零散,现在有党委、政府牵头,土地连片种油菜,我们的底气更足了!”五福村种植户老陈感叹道。

秸秆利用擦亮生态底色
“秸秆还田能肥地,秸秆饲料能养畜,秸秆基料能种菇……”在江背镇的田间地头,正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针对秋冬季农作物秸秆处理难题,江背镇积极探索“生态循环+产业增值”路径,让昔日“废弃物”成为乡村生态振兴的“新资源”。
从国庆期间开始,江背镇每日统一调配40余台打捆机、碎草机和翻耕机,安排专业队伍不间断开展打捆离田和翻耕作业,先后完成了4000余亩的秸秆打捆、2.3万余亩稻田翻耕和5000余亩低茬收割碎草还田。通过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打捆离田等综合技术,既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露天焚烧隐患,也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为油菜大规模种植打好了基础。
同时,江背镇充分发挥本地养殖企业的优势,大量收购、储存和制成有机饲料,并鼓励农户利用秸秆培育食用菌、制作有机肥,让秸秆实现“多级利用、变废为宝”。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污染环境难题,又为农户增加了额外收入,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农技服务赋能丰产丰收
“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后期要注意防治菌核病和根肿病,加强施肥防渍等田间管理……”在油菜种植关键期,江背镇组建专业农技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技术指导。
同时,农技服务团队还通过微信群转发技术资讯、发放技术手册、线上答疑等多种形式,向农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实用技能。针对种植户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农技专家+农业专干+农户”结对帮扶机制,实时提供技术支持。此外,江背镇还积极推广无人机播种、机械化作业等现代农业装备,让农户种地更“省心”“省力”。
现如今,金色的油菜花海不仅是江背镇的靓丽风景线,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江背镇以油菜产业为纽带,串联起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多元需求,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一幅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