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盛婧雯

      秋天来了。

      不知何时开始,阳光悄悄攀上行道树,将道路两旁染成一片明黄,秋风吹来,树叶纷纷落到肩头。不知不觉中,天气早已凉了起来,一件单衣,也早就抵御不了逐渐刺骨的寒意。

      秋燥,让人总容易心生烦闷。每天起床,首先烦恼的就是穿衣,其介于冷暖之间的空档并不好取,时常单衣过于寒凉,夹袄过于夸张,一来二去间,与其他季节相比徒增了多少思绪。

      秋天,有时也显得寂寥。试想一下,常走的街道,不见枝头挑弄的春意,取而代之为叠得厚厚的落叶,等待着被收入环卫车箱的命运。从新芽到残叶,生命周期走向尾声,此番情景让我不由得想到黛玉葬花,心中难免凄凉。

      但在烦闷、忧愁之外,你还是会为刘禹锡的“秋日胜春朝”打动,出去走走,耐心品品。于是丹桂香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溜入你的鼻尖,在这股袅袅幽香中,一颗心缓缓起慢慢落,逐渐归于平和。恰好街边的小贩传来叫卖声:“新鲜出炉的糖炒栗子!”心尖上最后一根羽毛也被“馋”勾了去,烦闷也就随之消失殆尽了。哪还有时间吟哦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还不急忙裹紧衣服,去追那份甜意。

      说起吃食,便不得不提起秋蟹。在厨房灶台翘首以盼,掐着时间起锅开盖,从白花花的蒸汽间拎出那一只只肥美的蟹,掰开,黄澄澄的蟹粉蟹膏就露出头来,状若凝脂,微微流动间闪着晶莹的光泽。我经不住此等诱惑,索性将工具撇开去,回归到唇齿碰撞,趁着刚出锅的热乎劲,从壳肉相接处直面这股醉人的鲜香。一番品味后我不由得感慨,秋食将矛盾融合得真好——蟹,性凉,而中秋燥,颇有些中国传统的天然之道。

      时令水果,毋需食,光是站在梗上望,店外瞧,就可见生机。个个肥肚皮,颜色好。如果说春芽活像是刚出生的婴儿,惹人怜。那秋果更像潘多拉魔盒使人恋。

      然后你忽的意识到,你有时躁、有时烦的秋天,恰是播种者几季度耕耘的喜时。

      所以,趁着难得的秋天出去走走吧,去公园里“捡”个秋,在枝头摘一颗汁水丰盈的橘子,冒着热气将烤出蜜的红薯吃下肚,秋的万千思绪也将随之化成胃里的甜蜜与温暖,直叫人畅快地道:“天凉好个秋!”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