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 | 破冰斩浪再提速 攻坚首开拓沃土

文 / 欧亚琦 吴潇

新年上班第一天,长沙经开区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华夏特变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现场举行,总投资30亿元的重大项目,孕生的是区域发展的全新引擎。而项目能够完成土地平整,进而快速开工背后,则是征拆一线工作人员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心血。2024年9月份,长沙经开区启动2024年度征地拆迁项目“百日清零攻坚”专项行动,通过加速推动园区建设提速提质提效,确保项目顺利施工建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年”行动落实。2024年新挂牌成立的长沙经开区土地储备中心(征地拆迁安置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土储(征拆)中心”】与园区各片区指挥部进入“战时状态”全力冲刺100天,完成1204亩土地清零,1230亩征地报批前的拆迁工作,为园区可确保1000亩工业用地储备。全年共完成2056亩征地报批前的拆迁工作,完成签约132户。

华夏特变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能够完成土地平整,进而快速开工背后,是征拆一线工作人员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心血。均为长沙经开区土储(征拆)中心供图

决胜突击

高效清零展锋芒

建设高端智能化大中型工业用变压器的研发与生产,具备国内行业最高级别“双百万”特高压变压器的制造与试验能力,作为园区重大项目,华夏特变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征地工作从一开始就必须得“快”。

华夏特变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建设现场。

从2024年5月启动征地到9月完成,短短4个月时间,长沙县政府二级调研员杨光荣带领黄兴片区指挥部以“5加2、白加黑”的工作节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黄兴片区指挥部饶林回忆:“期间曾出现涉及两个村组的土地因林权证未办理、产权归属争议较大的问题。虽然这原本属于村组内部事务,但为了加快项目进度,我们主动介入,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帮助双方沟通协商,最终圆满解决了问题。”这样的例子在征地过程中并不少见。黄兴镇党委书记张韧协调攻坚华夏特变项目最后的堵点难点,始终秉持“项目为王、服务为先”的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确保了项目如期开工,不仅为项目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更展现了长沙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担当。

作为黄花国际机场集疏运道路体系的核心动脉,劳动路(㮾梨段)项目承载着畅通临空经济区交通脉络、保障T3航站楼电力输送的双重使命。这条被誉为“城市生命线”的黄金通道,自2023年3月启动以来便牵动着长沙东部发展的脉搏,也是此次“百日清零攻坚”专项行动需要重点攻克的地块。

面对征拆体量大、建设周期紧、协调难度高等多重挑战,土储(征拆)中心易向阳副主任带领征拆攻坚小队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在星城热土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奋进篇章。“我们要用征拆加速度跑出项目建设‘高铁速度’”在项目启动誓师大会上,土储(征拆)中心罗意的话语掷地有声。㮾梨片区指挥部创新构建“三级联动”攻坚体系:区工管委领导周调度督办,职能部门日会商协调,村组干部驻点包户落实。通过“清单管理+挂图作战”模式,将重点任务分解成可视化作战图,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累计召开夜间协调会23场,破解管线迁改、权属纠纷等“卡脖子”问题17个。

㮾梨片区指挥部副指挥长杨照(左三)在项目现场调度征拆进度。

“群众熄灯的时间,就是我们工作的‘黄金时段’。”在“百日清零攻坚”专项行动期间,㮾梨片区指挥部副指挥长杨照带领攻坚专班,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日均行走3万步核对边界;在签约关键期,要求工作人员自创“民情台账”,为17户特殊家庭定制安置方案,用真情赢得群众100%签约支持。在㮾梨街道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土储(征拆)中心直面困难、砥砺前行,创造了劳动路项目“6个月、10余人、签约100多户、完成近1000亩项目清零腾地”的优异成绩,同时还首创了“土地费集中签约”方法。

华夏特变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建设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和桥梁纽带作用,在劳动路项目等重大任务中,创新推行“征拆+党建”的工作模式,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和红旗攻坚队,真正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通过“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党员冲在一线上、群众放在心坎上”的工作机制,圆满完成了劳动路项目的拆迁腾地任务,为后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目前,劳动路项目1、3、4标段施工机械昼夜轰鸣;项目2标段也已完成土地清表工作,后续即将动工开建。蜿蜒的施工便道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银色绶带,见证着建设者与时间赛跑的壮美画卷。

目前,劳动路项目1、3、4标段施工机械昼夜轰鸣;项目2标段也已完成土地清表工作,后续即将动工开建。

此外,2024年,长沙经开区国有土地项目还铺排了23个计划,其中大部分项目纳入“630攻坚”和“项目建设百日攻坚”任务,9宗合计近180亩国有土地征收的工作全部完成。

其中,园区某重大产业项目涉及两宗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拆,该两宗地历史情况复杂,涉及股权转让、债务纠纷案件、非法集资与“执转破”等情况。时间跨度从2017年至2024年,历时七年,土储(征拆)中心余洪、唐可等3名同志组成攻坚小队,以钢牙啃硬骨头的劲头,最终完成了征收补偿协议签订和房屋拆除工作,有效保障了园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的用地 。

流程革新

供地重构焕新颜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经开区的发展始终离不开项目的支撑,而大项目所需的大面积集中供地更是重中之重。面对这一挑战,长沙经开区以创新思维和务实行动,推动土地储备和供应模式的颠覆性变革,以“政策绣花针”穿起了“土地储备线”,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创新性实践,重构了传统的供地逻辑。

过去,土地供应往往受限于复杂的征拆流程和漫长的审批周期,导致企业等待时间长、项目落地慢。长沙经开区通过提前谋划、精准施策,实现了土地储备与招商需求的无缝衔接。“我们不仅要为企业提供土地,更要为企业提供‘即签即用’的优质土地。”长沙县政府二级调研员丁文介绍,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首开区”模式应运而生,提前完成土地征收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企业签约后能够迅速投入建设和生产,极大缩短了项目落地周期。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显著增强了园区的招商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快速获得用地意味着能够更快实现投产,抢占市场先机;对于园区而言,高效的土地供应能力则成为吸引优质企业的重要砝码。

不过新办法也有新问题亟待解决,按照省征地程序规定,签约后也需等到发布征收土地公告后才能发放相关补偿款,这与2018年“签完即搬”的旧模式形成强烈反差。不少居民来到黄花片区指挥部反映说:“白纸黑字签了字,凭什么要继续等不少时间?”类似的质疑如潮水般涌来。为此,黄花片区指挥部盛阗带领团队频繁深入村组,多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与拆迁对象沟通了旧模式与当前新政策的差异,与每一位存在疑惑的群众进行面对面沟通,耐心解释政策变革的内在逻辑和长远利好,强调只有按新流程操作,才能确保用地手续顺利批复、拆迁款如期发放,切实保障他们的根本利益。

如果说黄花片区的征拆工作是一场拉锯战,那么毗邻而立的长龙片区的征拆情况则更加复杂艰巨。此前,长龙片区的征拆工作由星沙产业基地负责,但随着长沙经开区的机构改革,这一职责被移交至土储(征拆)中心,部门职能的调整,让拆迁对象对政策执行产生了更多疑虑,部分群众对补偿安置抱有较高期望。与此同时,由于土地长期滞留,相关批文迟迟未能下发,导致拆迁群众的社保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进一步加剧了矛盾。据统计,在2024年之前的四年间,长龙片区未批回一块土地的用地手续,征拆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片区发展也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刚临危受命,从㮾梨片区调任长龙片区调查科,肩负起破解征拆难题的重任。面对复杂的局面,他没有丝毫退缩,到任后立即带领团队对整个拆迁区域展开全面摸底,深入实地走访调研。针对青苗补偿纠纷、土地费调标矛盾等历史遗留问题,陈刚迅速行动,在长沙县政府二级调研员刘宗正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每户实际情况,创新推出“一户一方案”的工作模式。将他们的期望值从“冰点”拉回理性轨道,为长龙片区后续土地批复和整体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12月17日,时间来到“百日清零攻坚”专项行动的尾声,陈刚团队通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让这场持续10年的征拆难题终于画上圆满句号,5 户拆迁对象和 140余亩土地费完成签约,为片区发展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

精细治理

创新驱动促效能

一个个遗留项目实现清零,一片片发展热土实现交付。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园区土地管理迈入集约化、专业化新阶段。作为如今征拆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土储(征拆)中心以“全口径覆盖、全流程贯通”的创新机制,搭建起从土地收回、整治管护到高效利用的全周期管理体系,并在7月的长沙经开区优质资产资源招商推介会上,上线了长沙经开区土地推介平台,土地资源信息可在平台一键获取,切实为长沙经开区拓展了“云上”招商新路径。

如果有人描绘出一张长沙经开区土地存量攻坚图,那么图上就会有44面小红旗标注着土储(征拆)中心的全年战绩。2024年共完成土地收回任务44宗,超过1600亩,超额完成原定36宗收回任务,任务完成率达到122%。

某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早年取得两期建设用地并投产一期项目,受市场环境影响,其二期工程长期搁置,导致土地闲置。土储(征拆)中心结合省级闲置土地处置要求,经多轮协商,最终以土地成本价格收回低效地块,为园区腾挪出发展新空间。该案例以低成本盘活低效用地,为后续同类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本。“我们不是在简单收地,而是为产业升级腾挪空间。”土储(征拆)中心黄文琰说。

在日常管理中,中心坚持对收储土地开展常态化巡查,全年化解用地纠纷风险12起,处置非法占地问题3宗。针对重大项目,通过调取历史资料、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确保收回工作依法合规推进。

当土地完成回收的“向前一跃”,如何保持其“待嫁之姿”成为关键命题。土储(征拆)中心彭建波介绍,中心采取应用科技手段,通过人防加技防相结合的多种巡查模式,同时运用无人机对偏远地块进行动态巡查,全年发出整改函件47份,有效预防非法倾倒土方、违规占地等问题。通过“分线路巡查+半月全覆盖”机制,实现储备土地“线上预警、线下处置”无缝衔接。据初步测算,2024年因有效管护储备土地,节约了场地平整和清理费用至少达1000万元。

土储(征拆)中心通过“分线路巡查+半月全覆盖”机制,实现储备土地“线上预警、线下处置”无缝衔接。

此外,土储(征拆)中心2024年对辖区内企业资产进行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完成了对7家企业的资产清点,并成功组织12家企业地上建(构)筑物的拆除。通过对这些废旧厂房和配套设施的拆除,累计产生残值收入达到710万元;此外,针对14家企业的设备等资产公开拍卖,共成交金额254万元。特别是在星沙商务中心区,由于规划调整需要收回部分厂房资产,通过对相关资产进行前期收购和后续处置,确保资产转化为现金流,为区域土地再利用提供资金支持。“这些‘候场期’的增值运营,不仅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更让每寸土地都成为随时能上擂台的预备选手。”

统筹谋划

土地保障展新局

2025年不仅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承接“十五五”规划的关键前奏之年。长沙经开区土储(征拆)中心负责人朱松林表示,中心将以“行稳致远、稳中求进”为工作基调,紧紧围绕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征地拆迁、土地储备与供应等环节,确保土地“清得零、净得地、供得出”,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要素保障。

在具体工作中,中心将坚持“去存量、挖潜量、提质量”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通征拆、储备、供应三大环节,形成闭环管理。一方面,通过精准铺排拆迁任务,加快去存量土地,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释放;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土地潜力,盘活低效用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中心将进一步提升土地储备质量,优化土地供应结构,确保每一块土地都能为园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欧亚琦 吴潇】 【编辑:朱波】
星沙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举报
关键词:2025两会特刊
时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星沙时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