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国之脊梁

      ◎胡娟

      星河浩渺,大地苍茫;山河磅礴,群峰巍峨。溯古今而观之,英雄辈出,他们或以惊天之志,豪迈之情;或以慷慨陈词,激扬文字;又或以一腔热血铸就不朽丰碑,书写着中华民族百转千回的壮丽诗篇。这就是民族的脊梁。

      而这些属于我们的过往,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浪淘沙,总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彰显着国之本色。

      民族的脊梁,在沉浮中觉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两千多年前,他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心中郁结,满目皆疮痍,可身处于被贬谪的凄风冷雨中,如何去唤醒众人?于是《离骚》既成,又赋《天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子无疑是一个痛苦的清醒者,而支撑着他发出如此尖锐之问的,正是勇敢无畏的觉醒。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栏杆拍遍;岳飞精忠报国,驰骋疆场;谭嗣同仰天长啸“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世间独醒者大抵是精神相通的,正如老舍先生笔下的鼓书艺人:“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身处风雨飘摇之世,他们满腔豪情壮志,却又痛苦挣扎,试图用热血去召唤觉醒,挽起民族的脊梁,让整个时代都为之一振。

      民族的脊梁,在绝望中孤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虎门上空,滚滚浓烟正腾空而起,他脸色凝重,又愈发坚毅。在民族危急存亡之际,他用这一呐喊试图敲醒了沉睡百年的雄狮,却早已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已近古稀,两鬓斑白,他却带领六万湘军,抬棺西征,以铁血丹心收复六分之一国土。“臣愿割下头颅,也要让新疆勇属中华!”至今那悲壮的“左公柳”不仅染绿了戈壁,更种下中华民族的不屈魂灵。还有闻一多先生用生命作最后一次演讲,发出愤怒的质问;战火纷飞中,西南联大师生徒步三千余里的坚守……正如艾青所说“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啊,照见一个民族的脊梁,且看如何在一个不属于他的时代,劈出万丈光芒!

      民族的脊梁,在众志成城中追寻。“清澈的爱,只为中国”,“00后”战士陈祥榕,写下这战斗誓言,却在十九岁的美好年华,把这份干净纯粹的初心献给了祖国的山河大地,把无私热血洒在了高原的风雪边关。冰封雪谷,满目荒凉,戍边英雄以寸步不让的坚定,筑起祖国巍峨界碑,也让这片土地上都染上了忠诚的颜色。“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这个种了一辈子稻的农民,用一生的脚印丈量着稻田阡陌,终其一生追寻着禾下乘凉梦。他粗糙的掌心捧起的不仅是穗穗稻谷的清香、万家灯火的温情,更是民族屹立不倒的根基与脊梁。大山的女儿黄文秀坚定扎根乡村基层,为扶贫大业奉献出青春韶华;杨善洲二十二载躬耕荒芜,在土地里播撒希望……正如穆旦所说“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越来越多的他们,生活在这个生生不息的民族中,成为民族的脊梁,以平凡铸就伟大,以青春热血,以辛勤汗水,以非凡毅力,去书写担当,成为百姓心中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每一个后来者的路。

      五千年岁月长河,已是过往。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人的脊梁。”当长征六号的火箭云,扶摇直上,划破长空,气势如虹,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正驶向宇宙,开辟新的序章。

      一撇一捺皆是脊梁,这便是中国的脊梁。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