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实验室开到田埂边 农科技“落地生金”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智康科技小院”挂牌仪式在长沙县金井镇举行

  •   依托科技小院,涉农专业师生将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承诺,服务农业生产。  金井镇供图   依托科技小院,涉农专业师生将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承诺,服务农业生产。  金井镇供图

      ◎星沙时报记者 吴杰

      近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智康科技小院”的崭新牌匾在位于长沙县金井镇的长沙智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康农业)揭幕亮相。红绸落下瞬间,围聚的村民掌声热烈,这块牌匾不仅标志着校企深度合作的开始,更象征着“零距离科研”模式正式扎根金井沃土。

      这座由湖南省水稻专家组成员、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生物机电)带领的水稻科技服务团领衔的科技小院,不仅是生物机电首个省级“科技小院”,更是金井镇农技升级的强力引擎。

      据悉,科技小院模式起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是一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涉农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科技小院,涉农专业师生将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承诺,把实验室搬到田埂边。

      “我们和生物机电已开展3年合作,相关试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智康农业负责人戴智勇说,目前已与学校成功开展“再生稻+”高效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和水稻高产高效绿色研究与示范,挂牌后将进一步开展湖南省地方标准《稻-再-油生产技术规程》田间示范、再生稻“一种一补”技术研究与示范、稻油“双飞播”高效种植研究与示范等项目的实施。

      科技小院依托的智康农业基地,早已是金井镇智慧农业的标杆。120亩桑基鱼塘中,鲫鱼苗穿梭于初生的稻秧间,鸭群在田埂巡逻除虫,桑树长廊下游客采摘紫红桑葚——这幅“桑-稻-鱼-鸭”四维生态图景,正是戴智勇打造的循环农业样板。

      “我们实现了农药、化肥、除草剂‘三不用’。”戴智勇介绍,基地种植生产的大米镉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还斩获了绿色食品与有机产品双认证。同时,公司凭借生态种养模式,带动周边50余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形成了“种养+加工+文旅”的复合产业形态,年接待体验式游客超万人次。

      在智康农业科技的示范引领下,金井镇的农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生态种养模式,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金井镇党委政府也积极倡导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种养结合、林下经济等生态模式,培育出了“金茶”“金米”“金猪”等8种优质农产品。

      科技小院的故事,在金井镇广袤的田野上刚刚翻开序章。当无人机轻盈掠过稻浪,均匀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当农技专家与老农并肩俯身,指尖共触温热的泥土——一幅科技赋能乡村、人才扎根热土的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