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返回版面

治理力量下沉 村民幸福攀升

长沙县春华镇创新“三个抓手”工作机制,努力把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星沙时报记者 杨源

      绚丽多彩的文化墙;错落有致的民居;宽敞明亮的文化广场……初夏时节,走进春华镇武塘村,一幅幅美丽村庄新画卷次第展开。

      这是该镇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带来的新变化。近年来,长沙县春华镇按照“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原则,创新邻长制、微治理、老同志调解队“三个抓手”工作法,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守紧矛盾风险的源头关、监测关、管控关,努力把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抓牢“邻长制”

      紧贴群众送服务

      “现在经常会有志愿者来上门普法宣传,给我们提供了咨询的途径,有时一些小事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该镇春华山村段港组陈爹爹感慨,现在有了邻长,生活难题有了好帮手。

      地处长沙县城区东部的春华镇,镇域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区9个村(社区),总人口4.9万。该镇从村“两委”成员、党员骨干、退役军人、护林员、志愿者等人员中推选邻长951人,实现联络服务全覆盖。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事务繁多,党组织必须牵好头。春华镇将每周二设为“睦邻服务日”,开展“邻聚力微宣讲”“邻聚力微服务”“邻聚力微分享”等系列活动,让群众诉求得以快速处理。

      同时,对辖区村(居)民定期敲门入户,把服务和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最大限度听取群众的意见诉求,紧贴民心解难题,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该镇还探索多元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持续完善“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乡贤”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制度;深化“一村一辅警”工作,加大巡逻巡防力度,提高见警率;深入开展“红袖章”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工作,面对面、心贴心为群众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

      抓精“微治理”

      源头治理解纠纷

      近日,在春华镇龙王庙村红门组凉亭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屋场微党课”正在开展。多名镇村干部和10余名村民党员围坐在一起,围绕基层治理和民生关切深入交流,并结合近期村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据悉,该镇将每周二上午定为群众工作日,全体的镇村干部下沉到各自网格,上户走访群众,面对面地了解群众的诉求、心贴心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确保问题找得准、需求摸得清。今年4月以来,已收集群众意见诉求60余条。

      春华镇通过把党小组建在村民组上,积极探索村民小组“微治理”模式,细化村民治理单元,动员村民主动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化解当地乡村整体治理的动员难题,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组里要开展活动,组委会统一征求组内每家每户的意见;组民之间发生矛盾纠纷,直接找组委会或组长,小小的“组委会”成为村“两委”宣讲政策、收集民情、调解纠纷的“好搭档”。

      抓牢“老同志调解队”

      “巡回听诊”察民情

      “多亏了这支调解队,我和隔壁邻居宅基地的纠纷才能妥善解决。”九木村罗娭毑欣慰地说。罗娭毑常年独居在九木村车上组,子女在外工作,今年子女打算拆旧房建新房,却因为与邻居搭建的杂屋闹了矛盾。罗娭毑和老邻居和好如初,离不开春华镇的这支“老同志”调解队。

      春华镇探索成立“老同志调解队”,采用“1+1+N”的工作模式,由平安法治办主任、司法所所长两位基层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同志牵头,率领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员等人员组成调解团队,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经济争议等。

      与此同时,这支队伍走村入户,对矛盾线索排查“巡回听诊”。采取“主动亮身份+敲门大走访+耐心访民意”的工作模式,大力开展敲门行动,听民声、察民情、纳民意、聚民智。“老同志调解队”进行“多方会诊”,注重预防疏导,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对排查的问题分类进行梳理和研判,把准矛盾“病因”,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和未调处的矛盾纠纷提出预警分析。针对有苗头的对象,做好心理疏导和方向引导,防止矛盾再次深化。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阵地服务就跟到哪里。下一步,春华镇将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立足于创新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精准防范化解社会治理各类风险,真正把基础夯实、把风气摆正、把民心理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为争创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夯实基层基础。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