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浪 李丹
在“体重管理年”的健康浪潮下,越来越多人关注饮食控糖对身材的影响,却常忽略过量糖分对眼睛的潜在威胁。近日,记者走访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眼科了解到,血糖高、高糖饮食都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吃甜食多可能增加近视风险
记者了解到,有关“甜食”和“近视”的讨论频频引发网友关注。对此,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眼科易美龄医生表示,高糖确实对眼睛而言是一种“甜蜜的陷阱”,不仅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也可能造成成人眼干、眼疲劳、视网膜病变等。
易美龄介绍,吃甜食对视力的影响和眼睛的“巩膜”有关。巩膜是眼睛的大小以及屈光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是眼睛最外层眼球壁,它在代谢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族。但是,甜食中的糖分在人体内代谢时,需要大量维生素B1帮忙,并降低体内钙的含量。维生素B1对视神经有养护作用,其含量的高低会影响到视神经的状态。而钙是眼部组织的“保护器”,体内缺钙容易使眼球壁弹力减弱,助长近视。
“糖会影响到巩膜硬度。”易美龄通俗易懂地解释,巩膜硬度不够,眼轴就容易被拉长,“看近距离的东西时睫状肌需要牵拉、调节,长期的牵拉就容易把眼轴拉长,这也是为什么小朋友在发育阶段长期摄入高糖的饮食会增加近视风险。”易美龄说,一般,正常成人的眼轴长度在22~24毫米之间,眼轴每增长1毫米,近视度数可能增加150-300度。此外,高糖饮食易引发肥胖,减少户外运动时间,而户外活动不足正是近视高发的重要诱因。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患者对糖分摄入与健康的关系仍然存在认识误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只有糖尿病患者才需要控制糖分摄入。实际上,即使没有糖尿病,过多的糖分摄入除了引发肥胖,还会增加其他疾病的风险。二是认为只要不吃甜食就不会摄入过多糖分。实际上,很多食物中其实都含有隐形的糖分,如米饭、面条、面包、粥等;一些加工食品中也含有大量糖分,如糖果、饼干、奶茶等。
如何避免糖分摄入过多对眼睛造成伤害?对此,易美龄提醒,要在饮食上减少含糖饮料、甜食的摄入,多吃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和蓝莓、桑葚等富含花青素的蔬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适量运动,同时,除减糖外,科学护眼也不容忽视。要注意坚持白天户外活动,保持正确读写姿势,控制用眼时长,合理使用电子设备,远离烟草等。
血糖长期偏高可能失明
48岁的王先生与糖尿病相伴已有8年,平日对眼底检查从未放在心上。日前,他发现看东西越来越模糊,眼前总像蒙着一层挥之不去的纱,到医院检查后,才得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发展到增殖期,还出现了严重的玻璃体积血,差点就永远失去了光明。经过紧急手术和后续的持续治疗,他才勉强保住了部分视力。对此,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眼科主任周伟雄表示,王先生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糖尿病可不只是影响血糖那么简单,它还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人们的视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病变主要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而且在这两个时期都有可能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直接对中心视力造成损害。
需要警惕的是,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往往没什么明显症状,很多人都是等到视力下降才去就医,可这时病情通常已经发展到晚期,不仅治疗起来难度加大,失明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想要预防失明,关键就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周伟雄强调,糖尿病患者应该把定期眼底检查当成日常健康管理的一部分。那些血糖控制得不错,也没出现眼底病变的患者,建议每年做一次筛查;已经出现早期病变的,每半年就要检查一次;要是血糖控制不佳或者病情比较严重,那么每三个月就得复查一次。通过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方式,医生能够及时掌握眼底病变的程度并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需要“内外兼修”。周伟雄介绍,在全身管理方面,糖尿病的病程长短、血糖、血压、血脂是否正常,还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都是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患者需要多了解相关的健康知识,控制好饮食,保持规律的运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或者手术治疗。
而眼部的局部治疗,则要“对症下药”。处于非增殖期的患者,主要以密切观察和严格的全身管理为主,但需要增加随访的次数;一旦病情进入增殖期,或者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就必须及时进行干预。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玻璃体切割术等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
“要是王先生能早点重视眼底检查,病情肯定不会发展到这么严重的地步。”周伟雄呼吁,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别等视力受到损害了才追悔莫及。只有真正把定期眼底检查落到实处,才能切实守护好自己清晰的“视”界。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