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记者 吴杰
金秋九月,长沙县人的味蕾被一颗柿子“唤醒”。走进金井镇团山村,沉甸甸的金柿太秋挂满枝头,在翠绿叶片的映衬下格外诱人。果园里,游客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他们手中采摘的每一颗果实,都承载着一段长达十余年的艰辛培育历程。
一粒种子,一个梦想
十几年前,长沙欣爽农业科技负责人饶猛良偶然尝到进口水果金柿太秋,那独特的口感令他久久难忘,“就是这种味道,脆甜无涩,我一定要把它种出来!”
然而,引种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当时,金柿太秋在湖南乃至全国的种植案例都极为少见,但饶猛良义无反顾:“这么好的果子,一定要让它在咱们的土地上生根结果!”为此,他历经多次申报审批,四处奔走学习。当首批树苗漂洋过海来到手中,他像呵护婴儿一般细心照料——特意选择向阳坡地,改良土壤结构,搭建防护网,日复一日守在苗圃边观察记录。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树苗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眼看着长大的树苗,叶片突然出现黄斑,接着大面积脱落。”饶猛良回忆起第一次遭遇落叶病的情景,仍心有余悸,“不到一周,三分之一的树苗变得光秃秃的。”
紧接着,斑点病又肆虐而来。果实在即将成熟时出现黑斑,随后成批腐烂落地。眼看心血即将付诸东流,饶猛良寝食难安。
他毅然踏上艰难的探索之路。白天,他蹲在果园里,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夜晚,他翻阅资料、学习成熟种植经验,反复钻研。长时间的积累,让这位文化水平不高的果农逐渐成为“土专家”。“那段时间,我成了果树的‘全科医生’。”饶猛良笑着说,“不同的病情要用不同的‘药方’,这需要极大的耐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反复改进与实践,饶猛良逐渐摸索出有效方法:他调配出独特的土壤配方,添加适量微量元素,确保土壤条件适宜果树生长;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他开创出自己的生态防控体系——在果园四周种植驱虫植物,悬挂粘虫板,构建起完整的生态防护网络。
甜蜜成果,共同分享
当看到第一批健康成熟的果实时,饶猛良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如今,金柿太秋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这种柿子单宁含量低,在树上即可自然脱涩,摘下即食;果肉自带“冰糖心”,糖度最高可达24度;平均单果重200至400克,口感清甜爽脆。
“我们的柿子是有机食品,可以放心食用。”饶猛良介绍,柿子全程采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施用生态有机肥,不使用催熟技术,每一颗都是自然成熟。目前,基地种植的60亩金柿太秋,亩产约1000斤,总产量达6万斤,已全部成熟,采摘期可持续至10月底。
金柿太秋的成功种植,不仅为消费者带来美味,更串联起种植、采摘、销售全链条,为当地农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悉,基地的柿子除通过线上订单和网络直播等方式销往全国各地外,还打造了采摘体验项目,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既能品尝新鲜果子,也能体验田园乐趣。更值得一提的是,基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稳定增收。
“我在这里工作几年了,基地有需要都会叫我们帮忙,既有稳定收入,又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正在打包柿子的村民王大姐笑着说。
“计划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谈及未来,饶猛良望着硕果累累的果园,眼中闪着光。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