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总编辑:宁霞 时报热线 :86885555 注册   登录
星沙时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T03产经周刊综合(T03)

返回版面

她把家乡“珍珠”串成链

长沙县金井镇创业女性赵玲获评“全国乡村女性十佳创业明星”

  •   图为赵玲带领游客在金井茶业“三棵树茶园”体验采茶。  受访者供图   图为赵玲带领游客在金井茶业“三棵树茶园”体验采茶。  受访者供图

      ◎星沙时报记者 吴杰 通讯员 杨添艺

      “走市场化道路才能长久。”“乡亲得实惠才是产业活力之源!”近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新时代乡村女性创业论坛”上,长沙县金井镇创业女性赵玲荣膺“全国乡村女性十佳创业明星”称号。她凭借12年来扎根家乡,以创新“茶文旅融合”模式带动乡村振兴、赋能乡村女性的卓越成就,赢得满堂喝彩。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她不懈奋斗的最高褒奖。

      初心如茶 毅然返乡

      2013年,面对城市的优渥工作,赵玲选择回到金井镇。驱动她的,是父亲的牵挂、女儿的呼唤,更是心底那份对家乡深沉的爱。“只有家乡人,最懂家乡,也最渴望为家乡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这份朴素真挚的情感,成为她梦想的起点。

      十余年间,赵玲的身份从文化志愿者到村干部,再到长沙金井茶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掌舵人。角色在变,但“让金井茶乡之美被世界看见”的初心始终炽热,是她披荆斩棘的不竭动力。

      赵玲深知家乡资源丰富,万亩茶园的绿意、长沙三珍虎园的野趣、滑翔伞和各个农场的生机等资源如同散落的珍珠。“缺的是一条金线,把它们串成璀璨的项链。”赵玲敏锐洞察了金井镇发展的瓶颈。

      破局之道 串联“珍珠”

      发现瓶颈易,破解难题难。为整合资源,赵玲冲破阻力,辞去村干部的“铁饭碗”,勇敢创业。

      公司初创,她带领团队踏遍金井山水,叩开景点、企业大门,以真诚与愿景赢得信任。“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拼图,而是有机串联,打造‘沉浸式’茶乡体验。”在她的策划下,散落的资源被巧妙串联,红色地标承载信仰教育,绿色茶园提供产业研学,农场果园开展农事体验,和美乡村展现非遗……聚焦市场需求,“红色教育、产业研学、农事劳动、非遗、果蔬采摘”等特色线路应运而生。

      短短几年,“茶乡慢生活”成为都市人向往的诗与远方,公司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

      创新模式 联动共赢

      创业之路布满荆棘。赵玲在实践中摸索出“轻资产联动运营”模式,以公司为纽带,创新构建“镇企校村农”五方联动机制,巧借“外脑外力”。这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更盘活了沉睡的乡村资源,实现多方共赢。

      赵玲身兼数职,深知“唯有乡亲受益,产业才有生命力”。她累计培养数十名本地妇女成为接待员、讲解员、茶艺师;旅游旺季为十余名农村妇女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为三十余名大学生搭建实习桥梁。

      实效证明一切:直接带动景区门票、土特产、餐饮住宿等消费超27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她还携手长沙县文艺协会,立体传播金井之美。如今,“金井茶文旅”品牌声名鹊起,吸引央视、湖南卫视等媒体竞相报道。

      芳华绽放 可鉴样本

      赵玲的成功并非偶然。她坚持“可借政策东风,但绝不依赖”;信奉“不当老板当农民,亲力亲为解真问题”。在创业之余,她自学考取高级农业经理人证书,积极参与志愿活动,获评多项荣誉,并担任长沙县妇联执委。她用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田野奏响“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强音。

      “赵玲的成功是金井立足资源禀赋,探索‘茶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金井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她的故事与模式,为无数返乡青年提供了可学、可鉴、可复制的样本。

      晨曦中,行走在茶垄间的赵玲,身影与采茶人、游客交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呼唤并培育着更多如她般的追梦人。当无数星火汇聚,金井茶香里的振兴图景,必将绘就新时代乡村最磅礴壮丽的画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