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就是命令,交货期不等人。”公司负责人沈今平多方寻找却无果。焦灼之际,街道经济发展办和康狮岭社区负责人闻讯即动,主动对接加气站产权方,一周时间便将企业附近暂未营业的加气站作为临时泊车场,解了燃眉之急。
桩桩件件,专人盯办。环保管家、法治管家、安全管家,“三管家”联勤服务106家企业,累计收集企业诉求159条,解决率100%。
在街道“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上,50余家企业招到1000多人。
教育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连任三届的县人大代表,㮾梨商会会长孙泽军提出《关于支持㮾梨街道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促成㮾梨商会联合街道成立工作专班,三年解决157名外地籍职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
在㮾梨,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快”:产品迭代快、政企响应快、资本回流快。
“快”的背后,是企业“上新”的进取心,碰撞政府“上心”的服务力。
镇域经济,看似“神经末梢”,实为高质量发展的“首发站”。㮾梨用生动实践作答:政府肯“上心”,企业敢“上新”,小街巷里,照样闯出大世界!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