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时报记者 柳峥
“小周啊,我外孙打我的电话一直打不进来,你快帮我瞅瞅是怎么回事?”近日,家住长沙县泉塘街道泉韵社区海德公元小区的留守老人周叙明揣着老年机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熟门熟路地找到唯爱养老社工周庆。
类似的场景,在长沙县各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时常上演,如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不仅是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晚年生活不可或缺的温馨“港湾”,而周叙明老人这份熟稔的背后,始于去年那8元钱的家庭医生签约费。
8元垫付,叩开信任之门
周叙明夫妇均为67岁,老家在张家界,周叙明患有糖尿病,老伴儿覃忠贤患有帕金森。儿子远在广州工作,女儿已成家立业,两位老人带着孙女一起生活。为了方便就医,老人便想到了签约家庭医生。
没有零钱,只有老人机,不会微信付款,8元钱的签约费让他犯了难。站在一旁的社工周庆看出了老人的窘迫,主动提出:“周爹爹,这钱我先帮您垫上,您有零钱的时候,下次路过居家养老服务站再给我就行。”
就是这8元钱的垫付,让老人放下了戒备。随后每月的家庭医生开放日,周庆便会提前一天通知老人来做基础检查,量血压、测血糖、找医生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并协助老人将医保参保转到了长沙,细致的服务让老人感动不已。
“这样我每月的药费不仅可以报销,买药也更方便了。”一周后,他专程来到服务站还钱,手里攥着被汗水浸得有些发潮的8元钱,一个劲念叨:“你们这服务也太好了!”
琐事相托,建立亲人之情
今年5月初,周叙明夫妇的手机被保健品推销电话轮番轰炸,每天近50来个骚扰电话让两位老人寝食难安。手足无措的他们,第一时间想到了周庆。社工耐心帮他拉黑骚扰号码,设置白名单拦截陌生来电,还特意调大手机铃声:“周爹爹,以后再有事,直接打我电话。”
从那以后,服务站成了老人的“主心骨”:油烟机需要清洗,找社工;手机没话费了,找社工;洗衣机故障了,社工;出行不便,还是找社工。
7月初的一个早晨,老伴突然左侧身体不能动弹,周叙明迅速拨通周庆电话,社工一边在电话里安抚老人,一边联系家庭医生挂号,5分钟后就赶到老人家中,驾车送医、陪着就诊、帮忙缴费,直到老人治疗结束安全送老人到家。
挂怀小事,守护“夕阳”之暖
“现在小周比我子女还贴心,有事找她,准没错。”“有她在,生活上的困难都迎刃而解了,她简直就是我家的福星!”……提起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服务,周叙明赞不绝口。
翻开泉韵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手册,像周叙明夫妇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与家庭医生联动为90岁高龄留守老人黄爹每月送药2次;定期上门探访83岁独居老人陈娭毑并带志愿者免费上门理发;送偏瘫且患有糖尿病的留守老人盛爹就医,定期上门进行血糖监测;为独居、耳背的80岁阳爹提供助餐服务;带领志愿者为70岁失独老人陈阿姨免费上门维修……
除此之外,站点每日按时开放,为低龄老人提供休闲娱乐服务,日服务80多人次;定期开展“月相逢”便民志愿服务,为老人提供义剪义诊,每次服务超200人次;开设合唱、葫芦丝、二胡、舞蹈等老年兴趣课堂每期服务1000余人次。
从日常生活的陪伴到兴趣课堂的欢笑,从送药上门的细致到陪诊垫付的暖心,在长沙县居家养老服务站,每个老人的需求都被放在心上,每份依赖都被认真回应——这,就是社区养老最动人的模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