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星沙新闻网!客服热线:0731-86885555

竹声入梦来

发表时间:2023-03-23 11:19:26 来源:星沙新闻网 作者: 编辑:吴家齐

◎柳格彬

春天里来百花香,然而,我更感念的却是老家的竹子。

老家的竹子,生长在老屋东西两侧的土坡上,与老屋相生相伴,不知走过了多少载春秋。在我眼里,它们是那么熟悉,熟悉到仿佛是老屋的一部分,它们时时刻刻就陪伴在我身边,有一种“熟悉般遗忘”的况味。

竹子的生命之旅是从笋子启程的。

每到大寒时节,湖南人的餐桌上少不了一道名菜——冬笋炒腊肉。好喝两口小酒的祖父,这时便提起锄头,拿着簸箕,来到老屋边的竹林里挖冬笋。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跟随在祖父身后进了竹山,只见他先是仰头观看了竹梢一阵子,然后顺着某一条路径,用脚边拨开上面积满的竹叶,边尝试着去踮几下,不一会儿,便发现了几处泥土松动之处。“你看,逮着了!”祖父兴奋地指着前面那道不太起眼的泥缝向我炫耀着他的“战果”,开心得像个老顽童。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端详,祖父已迫不及待地用锄头轻轻地刨去周围被冬笋尖儿顶破的新土,接着眼前一支圆滚滚的冬笋闪亮登场。

我很好奇,祖父是通过一顿什么样的神操作,从那看似毫无别致的竹叶下,发现“宝藏”的,我也想拥有这火眼金睛!可祖父就是不肯告诉我,最后被我缠得没办法,竟然偷笑了一下,拿出个“杀手锏”——如果我下年期末考试拿全班第一名就一定告诉我。

为了这个诱人的答案,我铆足了劲,埋头苦干了一年,终于第二个冬天如愿以偿得到了答案。原来蛇有蛇路,鼠有鼠径,就连竹也有竹道——挖冬笋,先要辨认出母竹,那些个头不高、竹身较粗、颜色较深、从下往上第一根分枝为双枝、枝较短、叶较密的就是母竹,然后顺着母竹顶梢弯曲的方向去寻找竹鞭,拔开竹叶,泥土上面较两边有微微凸起处便是竹鞭,笋子就在上面孕育,顺着竹鞭延伸的方向,有些泥土开有裂纹,笋子就藏在下面了,老话叫做“看山辨竹再摸鞭,笋子呷上大半年”,我不由得感叹,大自然到处都有其规律。

相比于冬笋的内敛含蓄,春笋热情奔放得多。惊蛰前后,一遇春雨的滋润,便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人言芝麻开花节节高,我说春笋破土分秒长,这才是“雨后春笋”的节奏哩。

春笋最大特色就是清淡鲜嫩,无论清炒、红烧,还是腌制、凉拌,尝上一口都能使口舌生津、整个味蕾为之欢愉。春笋产量高,每年春上,母亲总要采来切丝、切块,再晒干,待到菜地青黄不接时,做道笋干炒肉、酸菜笋干肉泥,再合适不过。

春季长笋,夏季成竹。竹子四季常青,但在夏天,绿得最甚,绿得最恣意盎然。

酷爱阅读的我,有时埋头看书久了,眼睛微微酸涩,只需抬起头来平眺窗外,便能让眼神陶醉在窗前那绿色的竹枝竹叶的海洋,顿觉疲劳一扫而光。放下笔来,信步走进竹林,这密密匝匝的竹梢,竟是如此贴心,为我们挡住了外头那似火骄阳的层层热浪,洒落满地阴凉,我放松身心,细细聆听,但闻竹叶间窸窸窣窣,似乎谁在耳边轻声呢喃、窃窃私语,竹枝也欢快地摆动起来,凉风徐徐拂面,舒服极了,叫我流连忘返。

竹林的馈赠可不只有这一眼翠绿、一席凉风。

童年时,在两棵壮竹之间搭吊床、荡秋千、翻跟头,折两片老竹叶叠起吹竹哨逗知了,爬竹子掏麻雀窝、选细竹子自己动手制作竹蜻蜓、竹笛、钓竿、扎简易风筝,冬天拉竹梢弹雪球……那种乐趣,不是如今城市森林中长大的小孩能体味得到的。

而竹制的器具,从锅碗瓢盆到田间地头,装扮着乡村日常的每一处角落,简约而又朴实。竹子并不十分坚固,但却非常有韧性,能抗压迫抗拉伸而无断裂之虑,一如祖祖辈辈用扁担支起的那担箩筐,一边挑起沉重的生活,一边挑起不屈的希望。祖辈劳累但挺立的脊梁,便是我们刻苦学习的坚强后盾,充满了竹的韧性,如板桥先生之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往事如风,如过眼云烟。如今,城市化的浪潮袭卷而来,我的故乡,也渐渐消逝在那轰鸣的推土机轮下。离开老家已一年多的我,至今仍时刻惦念着那片竹林。

今夜,诸君可好?竹报平安入梦来!


标签: 
举报电话:0731-8688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