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星沙新闻网!客服热线:0731-86885555

被一本家书治愈着 ——读《傅雷家书》

发表时间:2020-05-28 11:18:49 来源:星沙新闻网 作者:陈彩霞 编辑:吴家齐

◎陈彩霞

文学史上家书很多,但成系统又经久不衰的屈指可数,《傅雷家书》就在其列。《傅雷家书》记录了1954—1966年,傅雷夫妇与孩子们的往来家信。其内容驳杂,涉及古今中外的宗教、戏曲、音乐、文学、哲学、绘画,以及情感处理、时间安排、待人礼节、生活与工作的平衡……阅读全书,就像是一个博学的老师孜孜不倦地在与你谈心。

提起傅雷,就会想到翻译家,想到巴尔扎克,也无限感慨他人生最后的选择。傅雷其人,众说纷纭,毁誉参半。很多人也抨击傅雷严苛式的教育方式,抨击他言行不一。从信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傅雷的固执、强势,要求孩子把生活中的事跟他们分享,事无巨细。但抛开这些固执己见,就《傅雷家书》本身而言,我看到更多的是沟通与引导,更多的是对家庭教育与自我的反思。

我想如果青春期时让我读这一本书,肯定会觉得说教味浓,太高深,有距离感,现在看来,距离感依旧在,但是体会却来得深刻。事实上,有关父爱的文章很多,但是像傅雷一样全方位与孩子沟通、从小处入手的文章少。

傅雷之于傅聪亦父亦师,一个翻译家,一个艺术家,精神上相互依靠与成就,艺术上相互指导与理解,生活上相互分享与倾诉。艺术的殿堂本质上是孤独的,攀的越高越是人迹稀少,走得越远越是沉寂,越不被人所理解,志同道合之人就更是少之又少,在专研钢琴这条路上,傅聪就是如此,孤独在异国他乡,孤独在无人与之共鸣。但傅雷说:“赤子孤独了,一个世界就被他创造出来了。”在这些孤独的坚守中,傅雷教会他除了技巧之外还应丰盈自己。诸如,不同艺术的相通、文化层面的影响、心灵的修炼,如此种种融会贯通、沉淀后,就是他的艺术创造,就是随之而来的成绩。与现在大多数家庭“分数教育”不一样的是,傅雷更多的是让儿子立德、修身、成人,成绩则是这些要素融通后的衍生物,就像是大树先扎根而后才能枝繁叶茂。家庭教育的缺失与缺陷对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从南到北,从象牙塔到社会,身边来来往往的人形形色色,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国籍、性格、学历都不一样,但给整体画像,你会越发无力地感到:三观的天花板上限不在于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思维的广博、精神的富足、格局的开阔,而这些更多的与家庭有关,与所处的位置有关,是即使后天再勤奋、再执念,也弥补不了的天堑。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家庭教育是人能走多远的度量衡的原因。

《傅雷家书》所描述的场景,是我脑海中理想的、遥不可及的家庭教育典范。我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告诉孩子——“精神的健康,理性和感情的充盈才是衡量一个人幸福的标准。”“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你我都好辩,总站在反面,但愿学会客观,冷静,理智,别像古希腊人为了争辩而争辩。”……先立人,而后才是其他。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与其说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经典,倒不如说是教育、警醒我自己的书,是一本给家长开阔教育思维的书。一对共同成长的父子,两个互相依靠的灵魂,也治愈了我的创伤。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他们父子之间的书信往来,看他们将艺术与生活、爱情与婚姻、为人与待人的观点缓缓道来,金句频出,有一种头脑激荡、震聋发挥的感觉。我不止一次地感慨,活了20多年,自己对艺术、素养、文学等的思考是如此苍白又浅薄。对照自己的成长轨迹来看,即使是绽放最大的生命力,依旧存在遗憾与缺失。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反思与警醒,我不得而知,但在家书里,我知道何为好、何为坏,也种下了一粒名叫“如果我是一个家长”的种子。

家书的编者傅敏说:“献给一切‘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们。”在一对对矛盾激荡中,千人千面的人们浮浮沉沉,但不论是何种画像,在这本家书里,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与启发,我想这就是它所存在的最大意义。


标签: 傅雷,教育,家庭,艺术,星沙新闻网
举报电话:0731-8688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