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星沙新闻网!客服热线:0731-86885555

乡人的围炉煮茶

发表时间:2023-02-08 10:38:37 来源:星沙新闻网 作者: 编辑:吴家齐

◎蔡英

冬日,天寒地冻,乡人便开始围炉煮茶。乡人不懂得文人墨客的“围炉品茗”的诗意,但他们实实在在做着极浪漫的事。

乡人的围炉朴实得很,炉子多是一口废铁锅,也有正儿八经的火钵。火钵多是老粗陶制成的,厚实如乡人,外围箍着数圈铁丝,因火钵烧久了易开裂。炉子里架着的多是木柴或火炽,木炭仅少数人家烤得起。秋天,乡人在山里挖个火窑,塞进青冈、麻栎、苦槠等木柴,精心烧制而成。烧木炭也是技术活,有的整窑都是坚硬耐烧的好炭,有的才出二三十斤炭。火炽是常用的,是熄火后用火钳从灶膛夹出的红炭,再放进密封的罐子,冷却后变成了黑色的火炽。火炽的火力远远当不得木炭,燃烧的时间也短,这是乡人“物尽其用”的智慧。

屋外北风呼啸,乌云压顶,粒粒雪籽炒黄豆般打到鱼鳞瓦上。我们急忙搬出砖头放到堂屋中央,架上旧铁锅,用松毛引火,倒入黑乎乎的火炽。很快,松毛窜出金黄的火焰,火炽慢慢染红了。在火炉外罩上方形的火桶,铺上旧棉被即“火片”,把脚伸进火片,暖意沿着脚板一点点蔓延,浑身都暖和起来。这时,我们看课外书,母亲坐着打毛线衣,父亲有条不紊地卷着烟叶,这是全家人惬意的休闲时光。突然,木门吱呀响了,探进来几颗毛茸茸的小脑袋,原来是小伙伴来串门,还有自家大人陪着呢。人多,这样烤火自然不过瘾,还是火塘来得爽快些。

火塘一般砌在灶屋,三面红砖一面墙,就围成了一个方方正正的火塘。也有火塘砌在杂屋或堂屋的。火塘里有草木灰,用松毛引火,架上几根木柴。火苗先是小小的一团,越燃越旺,舔着木柴节节高升。窗外北风发出尖利的呼号,火炉显得愈加温馨。父亲给来访的老爹爹倒上自酿的谷酒。一杯酒下肚,老人家的话便多起来,讲起水浒、射雕英雄传来,讲得眉飞色舞,更兼手舞足蹈。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看过连环画的大柱忍不住纠正错处,老爹爹便支支吾吾起来,引来哄堂大笑。火塘顶上悬挂的腊肉咸鱼干鸭等,在烟熏火缭里一日日变香,也变得乌漆巴黑。这时,腊肉的油落到火里,发出细微的爆裂声,是喜庆的气息。

外头大雪纷纷扬扬,屋里暖意融融,仓里的稻谷满满的,栏里的牛羊正贴肥膘,猪婆下了一窝圆滚滚的崽子,乡人心里踏实得很。落雪天反正做不了事,出不了门,正好围炉煮茶聊天。孩子们将板栗一粒粒扔在火里,不一会儿,果壳炸开,金黄的板栗肉进了孩子的嘴,果然又粉又甜。吾乡产蜜橘,果大汁多肉甜,有清新的山林气。秋天,人们放一层橘子铺一层松毛,层层码到箩筐里。这时取出的橘子干软,将其烤会儿,皮焦而香,橘肉愈加甜蜜。我们还把红薯煨在火灰里,等香气四溢时,刨出来剥去皮,红薯香软清甜。一个红薯吃下去,肚皮就半饱了。烤火吃水果零食,当是赏心乐事,如果有甜酒更妙。煮开的水兑上甜酒,加进桂圆荔枝红枣,打碎二三个鸡蛋搅匀。一人一碗,空气里就有了酒的醺香。

人坐在火边,浑身暖和,不由昏昏欲睡,可离睡觉时间还早。漫漫长夜,茶便担起提神醒脑的重任。茶叶是山里自采的茶叶。茶树生长在林荫处,阳光半照不照,这样的茶叶产量低却柔嫩。水则是山泉水,用竹篙一截截从山里接来的,直接流到陶缸里,随取随用。母亲把山泉灌进铁罐,再把罐埋到火灰里,不久就能听到咕咚咕咚的声响。雪白的瓷缸里放进茶叶、碎姜、黄豆、芝麻等,再兑上滚烫的开水,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豆子芝麻便出炉了。一碗复一碗,男人讨论农事收成,主妇聊起家长里短,老人说古讲聊斋,孩子们嬉戏笑闹,夜渐渐深了。被火烤得暖烘烘的身体,钻进散发着太阳香的棉被,一夜安眠。

除了火塘火桶,乡间还有一种“风篮子”,用竹篾编织的外壳,里面放着小火钵,还有提手,是小巧玲珑的火炉。如果说火塘是一群人的火炉,那么风篮子则是一个人的火炉。孩子上学提着风篮子,加进火炽,上课放在膝盖上。老人坐在台阶上晒太阳,双手也是拢着风篮子,就像拢着一束火。提着风篮子出门,走多远的路也不冷。这样的风篮子历经岁月的沧桑,竹篾变成棕红的旧色,提手则磨得光润如玉。冬至之后,从一九数到九九,从风雪茫茫到春意盎然,围炉才完成使命。

春雨淅淅沥沥,年过不惑的我坐在电炉边翻书喝茶,不由怀念起儿时乡下那围炉煮茶的时光。那时候,冬天更冷更漫长,可人与人之间更亲切,也更熨帖。


标签: 
举报电话:0731-86885555